【国能APP】骗局大曝光:套着央企画皮的境外资金盘!
从2024年悄然上线,“国能APP”以“央企项目”“高收益分红”为诱饵,用“拉人头裂变”“虚假投资”等套路,收割了全国3万+中老年人,单案最高被骗120万元。
它的崩塌,不仅是一场金钱的损失,更撕开了“伪央企”骗局的新面具。切记!切记!别信!
一、“国能APP”的“央企画皮”:从LOGO到公章的全链条伪造
“国能APP”的运营主体,是一家无备案的境外空壳公司。它的“央企身份”,完全靠伪造的公章、营业执照和PS的办公大楼照片支撑。
打开APP首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国家能源集团”的金色LOGO——与国家能源集团官网的LOGO几乎一模一样;
点击“关于我们”,页面显示“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
招商PPT里,甚至贴出了“北京总部大楼”的实景图(后被证实为某写字楼租赁的照片)。
这种“照搬式”造假,精准击中了中老年人的信任软肋。“我爸说,连公章都能PS得一模一样,肯定是真的。”
一位受害者的儿子回忆,“他连国家能源集团的官网都没查过,就信了‘央企项目不会骗人’的说法。”
更隐蔽的是,“国能APP”的推广话术中,反复强调“国家能源集团”的“官方背景”:“我们是央企下属的新能源投资平台,资金用于羊场湾煤矿、包神铁路等国家重点项目。”
这些“项目”听起来高大上,实则全是虚构——国家能源集团从未授权任何第三方平台使用其名称或项目信息。
二、高收益+拉人头:两年间3万人“主动送钱”的背后逻辑
“国能APP”的核心骗术,是“高收益诱惑”与“传销裂变”的结合。
1. 高收益:从“体验金”到“复投加码”的陷阱
用户下载APP后,第一步是领取“注册即送”的88-888元体验金。这些钱不能直接提现,但可以用来“投资”——比如购买“羊场湾煤矿”的“股权”,宣称年化收益高达36%-569.5%(远超正常投资回报)。
“我妈一开始只投了1000块,说‘反正体验金不用白不用’。”一位来自四川农村的受害者家属说,“结果第一笔‘分红’到账50元,她高兴得逢人就说‘央企项目靠谱’。”
第二步是“签到奖励”:每天签到送“分红券”,累积到一定数量可以兑换现金或“升级会员”。
第三步是“拉人头裂变”:直推新用户奖励5%-10%,间推奖励3%-5%,团队业绩达标还能享受“星级分红”。
这种“自己投+拉人投”的模式,让用户的“沉没成本”越来越高——为了赚回之前的“分红”,只能不断追加投资。
2. 资金池:收款账户全是“黑洞”,提现成奢望
所有投资的钱,最终都流向了个人或第三方不明公司的账户,而非国家能源集团的对公账户。
用户充值时,APP提示“支持银行卡、USDT、支付宝转账”,但到账后,资金仅在APP内显示为“积分”,无法提现。
“我爸投了50万,说‘等煤矿分红就能提现’。”一位山西的受害者说,“结果6月想提现,APP显示‘系统维护’;7月再登,已经无法登录,客服微信也把我拉黑了。”
这种“资金池”模式,本质是“拆东墙补西墙”:用新用户的充值支付老用户的“分红”,直到新用户增长停滞,资金链断裂,平台直接跑路。
三、崩盘时间轴:从官方预警到媒体曝光,骗局如何“苟活”两年?
“国能APP”的崩盘,并非突然发生,而是一场“预谋已久”的跑路。
2024年11月起:新疆塔城、井冈山、轮台等多地政府通过官网发布风险提示,提醒居民“警惕假冒央企的投资平台”;
2025年5月:国家能源集团在官网发布公告,明确指出“国能APP系假冒,已向公安举报”;
2025年6月:粤TV记者卧底调查,证实“国能APP”为虚假投资平台,所谓“煤矿项目”均为虚构;
2025年7月:搜狐、哔哩哔哩等媒体集中曝光,APP无法提现、客服失联,受害者集体维权。
然而,尽管官方和媒体多次预警,“国能APP”仍在三四线及农村市场活跃。原因何在?
一是信息差:中老年人习惯通过“熟人推荐”获取信息,对网络上的官方公告、媒体报道接触较少;
二是贪婪心:年化36%以上的高收益,远超银行理财(约2%-3%)、国债(约2.5%),让人忽视风险;
三是信任惯性:“央企”“国家项目”的标签,让受害者本能地相信“不会有假”。
四、受害者画像:三四线中老年人为何成了“重灾区”?
公开报道显示,“国能APP”的受害者以三四线及农村市场为主,中老年人占比超70%。他们的共同特征是:
信息获取渠道有限:很少关注网络新闻,对“假冒央企”的识别能力弱;
养老焦虑突出:部分受害者是将毕生积蓄投入,甚至抵押房产,只为“给孩子减轻负担”或“给自己留养老钱”;
社交依赖强:容易被“熟人拉新”的模式打动——“邻居王婶投了10万,每月分红5000,我咋能不信?”
一位来自河南农村的受害者张阿姨哭着说:“我攒了20年的养老钱,本来想给孩子娶媳妇用,现在全没了……他们说‘央企项目亏不了’,我咋就信了呢?”
五、官方定性:境外网络诈骗集群案,维权需趁早
公安部已将“国能APP”列为境外网络诈骗集群案件,定性为“涉嫌诈骗罪、组织传销罪”。目前,多地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但追赃难度极大——涉案资金大部分已被转移至境外账户,或被团伙挥霍。
受害者如何维权?
立即报案:拨打96110(全国反诈专线)或到属地经侦大队报案,需提供转账记录、聊天截图、APP截图等证据;
保留证据:不要删除APP、聊天记录或转账凭证,这些都是警方追踪资金流向的关键;
警惕“二次收割”:崩盘后,仍有骗子冒充“客服”称“平台重启”“可以清退”,切勿相信,避免二次受骗。
结语:“央企”二字,不是骗局的“免死金牌”
“国能APP”的崩塌,揭开了“伪央企”骗局的新套路:用伪造的身份、虚构的项目、高收益的诱饵,收割中老年人的养老钱。
它的本质,是一场“信任诈骗”——利用人们对“央企”的天然信任,行非法集资之实。
官方已明确表态:“央企项目不会在非正规渠道募资;年化收益超10%即高风险,超36%基本是骗局;收款账户不是央企对公账,100%是假。”
对于普通投资者,尤其是中老年人,记住这三句话:
不贪高息:天上不会掉馅饼,收益越高,风险越大;
核实身份:投资前,通过官方网站、工商信息平台查询企业资质;
拒绝拉人头:任何要求“发展下线”“层级返利”的项目,都是传销。
愿每个老人都能守住养老钱,别让“伪央企”的画皮,撕碎了晚年的安宁。
文章评论
【国能APP】骗局大曝光:套着央企画皮的境外资金盘!...
从2024年悄然上线,“国能APP”以“央企项目”“高收益分红”为诱饵,用“拉人头裂变”“虚假投资”等套路,收割了全国3万+中老年人,单案最高被骗120万元。它的崩塌,不仅是一场金钱的损失...
【国能APP】骗局大曝光:套着央企画皮的境外资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