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五道口金融论坛|马蔚华:“投早投小”风险很大 但没有宽容的容错机制

2025-05-18

北京商报讯(记者廖蒙)5月17日—18日,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深圳召开。在以“金融赋能科技创新与发展”为主题的分论坛上,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理事长马蔚华指出,突破不敢投早期、不敢面对风险、不懂得评估技术、不能跨界等桎梏,才能把科技成果的盆景变成科技产业的参天大树。

在科技浪潮汹涌澎湃的当下,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正加速重构产业版图,多项利好政策支持下,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进程不断推进。但透过金融视角审视,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仍存在显著短板,包括重后期轻早期、资源配置结构性失衡等。

“2010年中国经济体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的第二大经济体,但科技成果的转换率只有25%。到2024年,我国的科技成果转换率已经达到35%,但和发达国家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马蔚华说道。

马蔚华进一步从四方面分析了原因。具体来看,一是创新链、产业链阶段性断链,早期VC(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在整个风险投资总额中的占比本身很少,再加上高科技项目早期风险比较大,导致早期资金缺少;二是间接融资主导的融资结构带来的认知偏离;风险投资过多强调商业价值评估,忽视了科技企业本身的技术优势、专利数、创新特点;三是政府的目标和市场的行为背道而驰,例如高校考核只关注专利数,没有考虑能否转化成成果;四是风险容错机制和风险追责不相容。“投早投小”可能风险很大,但是没有宽容的容错机制。

基于上述现状,科技领域融资密集迎来利好政策,包括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建立科创债、引导银行设立AIC(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马蔚华认为,政府引导基金能够解决科技创新资金链中最重要的但是又没有人愿意投的部分,应发挥组织协调作用,通过建立母基金等方式,整合银行系统资金和社会资源,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推动科技成果市场化。

谈及如何构建更有效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马蔚华提到,支持科技创新的融资体制存在两大关键问题,需从优化融资结构与规范基金治理两方面突破。

具体来看,在融资结构上,马蔚华建议要建立多方面支持科技创新的融资结构。我国超70%的社会融资为间接融资,不利于科技创新。从去年到今年,中央在逐步构建多层次多方面的融资市场,包括科技贷款、科技债,在债市上支持科技;中央银行开展再贷款业务,科技企业和市场化的评估机构,通过创新产品提供抵押,给科技企业提供长期的资金,有利于科技创新。同时,银行成立AIC,凭借客户、风险经验及社会资源优势,为科技企业初创期及产业化全生命周期提供资金支持,拓宽融资渠道。

在基金治理层面,马蔚华指出,包括政府基金在内的投资基金,需遵循市场与投资规律,建立完善的激励约束及容错机制。以机器人领域投资为例,因核心技术研发周期长达十年,若缺乏合理治理结构,风险投资难以聚焦关键技术。当前系列政策的出台,为科技创新融资体制完善带来信心与希望。

马蔚华强调,科技成果转让是将科技成果变成生产力的重要环节。科技成果转让不仅仅是技术的转让,应该是技术与要素,也包括资本属性、制度环境、文化基因适配的系统性过程。“只有突破不敢投早期、不敢面对风险、不懂得评估技术、不能跨界这些桎梏,我们才能够从跟跑创新到定位创新,才能把科技成果的盆景变成科技产业的参天大树。这也需要我们制定政策的保持战略定位。金融机构需要提高认识框架。”马蔚华补充道。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中国稀土备受关注
« 上一篇 6小时前
广东农商联合银行呼之欲出
下一篇 » 5小时前

文章评论

2025五道口金融论坛|马蔚华:“投早投小”风险很大 但没有宽容的容错机制...

北京商报讯(记者廖蒙)5月17日—18日,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深圳召开。在以“金融赋能科技创新与发展”为主题的分论坛上,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理事长马蔚华指出,突破不敢投...

2025五道口金融论坛|马蔚华:“投早投小”风险很大 但没有宽容的容错机制...